首页 > 市场新闻 > 市场动态 > “义新欧”越跑越频繁 助力浙江贸易“卖全球、买全球”
“义新欧”越跑越频繁 助力浙江贸易“卖全球、买全球”
2015-04-27 09:17:55   浙商网

中远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远货代”)的鲍跃飞这两天正忙着配载和缮制相关证件,第三趟以义乌为起点的“义新欧”中欧班列刚刚发车,他所在的中远货代承载了“义新欧”条线上80%的货运代理业务。

“虽然现在班次的量还少,但5月份常态化之后一个月就会有来回一趟,到时候就更方便,成本也更低。”小鲍仍然有些兴奋。从“一带一路”提出,到义新欧国际铁路集装箱运输班列的开通,未来“义新欧”将跑得越来越频繁。

20141118,国内运行路线最长的国际货运列车“义新欧”国际集装箱班列满载着从义乌采购的机电产品、织物、箱包和圣诞用品,缓缓地从义乌首发,经过21天的长途跋涉到达亚欧大陆另一端的西班牙马德里,并从欧亚大陆带回红酒、橄榄油等众多名特优产品。“义新欧”的开通被视作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支点。

浙中小城义乌和“义新欧”班列为什么会在“一带一路”的大版图中脱颖而出?面对新机遇,这座“世界超市”又能否搭载“一带一路”的快车再次起飞?近日,本网记者赶赴“义新欧”始发站——义乌,看看在这条横穿亚欧大陆的“新干线”上有哪些故事正在发生。

过五关 斩六将

中国玩具“小闪”的跨国之旅

“小闪”是一款电子闪光玩具,它和所有“籍贯”并非义乌的玩具一样,是鲍跃飞的公司在三次“义新欧”旅途上的主角之一。

在义乌“买全球,卖全球”的大平台上,像“小闪”这样的玩具以及箱包、百货用品等货物曾无数次通过海运等方式出口向世界各地,但这一次,它将体验与前辈们完全不同的出国方式。

421,“小闪”和伙伴们从义乌的各个地聚集到中远货代位于义乌港的仓库已经3天了。从21日开始,装货工作正式启动,“小闪”与其他玩具伙伴一起进入了一个20尺的集装箱标箱内,20多天后,它将连同其余81个标箱,到达远在万里之外的异国主人手里。而在这之前,“小闪”还须得“过五关,斩六将”,凭着过硬的“身体素质”扛过重重检验。

首先是海关和检验检疫。出口商品是否有病虫害、是否存在商品风险、是否是假冒伪劣……即便查验结束放行,“小闪”也不能松一口气,后面等着它的将是更严苛的考验。

由于各国对于产品的质量标准要求也不一。“每经过一个国家,当地的海关或贸易部会对货物实施监管。”义乌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综合处处长龚逸能告诉记者。这就意味着,“小闪”和它的兄弟们会经过不同国籍、不同肤色的工作人员检阅,决定它们是顺利被放行亦或是被“滞留”。

另一方面,“义新欧”班列将经过中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法国及西班牙8个欧亚国家,班列的铁轨标准有所不同。“在阿拉山口和哈萨克斯坦之间需要换装一次、白俄罗和波兰之间需要再次换装、法国和西班牙交界处进行最后一次换轨。”鲍跃飞告诉记者。

不过,为了让“小闪”的后继者们能更顺利的达到亚欧大陆的另一端,各方面的力量也正在动起来。

“我们将加强与阿拉山口、霍尔果斯等口岸合作,探索建立国内口岸快速通关模式,并适时推进建立与二连浩特、满洲里等口岸的便捷通关机制。”龚逸能向记者表示,“另外,我们也将建立中欧班列沿线检验检疫机构协作机制,加强联系协调,逐步建立统一规范,衔接有序的一体化作业流程。”

不仅如此,口岸监管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工作也在展开。根据国务院落实“三互”大通关推进方案要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将加强与海关、交通物流、铁路等部门的联系,推进信息共享、信用互联和业务衔接。“国际贸易的‘单一窗口’计划在2016年实现,到时候就是真正的出口直放,进口直通,时间将大大缩短。”

“万里义新欧”常态化运营

铺就商品进出口新丝路

行驶13052公里路程,用时21天整,当“义新欧”载着“小闪”们顺利抵达马德里,并携带西班牙的葡萄酒、橄榄油再次万里跋涉返回义乌。下个月开始,“义新欧”中欧班列将进入“一月一趟”的常态化,实现双向对开。同时,到中亚的“义新欧”班列将实现一周一来回。这座世界闻名的小商品超市进出口版图又有了新拓展。

从出口看,“以前义乌小商品的出口运输方式以海运为主,一个集装箱的运费一般的标准在2500美元左右,加上义乌到宁波港、瓦伦西亚港到马德里的费用,大致在4500美元。”鲍跃飞告诉记者,尽管走“义新欧”铁路从目前的成本看要高于海运,“但时间可以节约将近20天,运输量也不小。”

据鲍跃飞介绍,一列班车的走货量为82个标箱,“一标箱的货物重量原则上不超过11吨,我们一般装载10吨左右,一趟总的量在800吨的样子。”而随着班列的常态化发车以及与线路上国家合作交往的深入,鲍跃飞对“义新欧”的前景非常看好,“我们理想的抵达时间是在18天。”

义乌海关方面提供的数据显示,2014年,由于“义新欧”中欧班列的开通,经义乌海关出口中亚五国的货值为5.4亿元,同比增长3.9倍。同期“义新欧”铁路出口货值达到5.8亿元,除出口中亚五国外,出口俄罗斯、西班牙的分别约6000万元和800万元。

从进口看,“‘义新欧’沿线国家对义乌小商品的需求量一直都很大,出口从来不是问题,我们现在需要更多提倡进口。”义乌检验检疫局方面表示。

浙江盟德进出口有限公司就是首趟从西班牙进口红酒、橄榄油的进口商。盟德公司董事长周旭锋告诉记者,公司的第一趟进口占用了16个标箱,“有气泡水、葡萄酒、橄榄油。”

如今,在义乌进出口检验检疫局等相关部门的全力配合下,这批货物已经得到“身份证明”并正式上架销售。“我们在义乌当地销售,也销往省内和国内的其他地方,进口葡萄酒的市场还是很大的。”

实际上,由于葡萄酒等商品对恒温要求较高,而“义新欧”又途径一些环境恶劣的地区,对车厢温度的设置就显得尤其重要,而这也是浙江华统肉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俭军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我们要从欧洲进口筒骨、猪蹄,而这些猪肉副产品对时间和温度的要求很高,必须在列车内提供冷链,如果能做到这些,‘义新欧’一定是我们义乌商人进出口的新机遇。”

开拓新路规划新区

鸡毛换糖义乌人再出发

繁华的稠州路上,坐落着义乌的标志性建筑——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这座由五个区块、7万个铺位以及近20万从业人员组成的庞大市场支撑着义乌成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

国际商贸城一区C区三楼的7509商位,不大的店面,左边整齐排列着中、日、韩三国的古代娃娃,右边陈列着造型各异的水杯。在这里,记者见到商铺主人虞玲利。

“义乌小商品的出口就是一带一路的出口。”这位年过五旬的店主从事这行已经超过二十年,信手拈来的简单外语、娴熟的打单和收发邮件、察言观色判断客户的需求的本事让她在这里很受欢迎。

“我们的产品出口日本、伊朗、俄罗斯、西班牙等二十几个国家,东南亚国家尤其认同中日韩的文化,那边走的量也很大。”虞玲利告诉记者,多年来,他们供货给客户,客户再通过外贸公司、货代公司和报关行将货物销往世界各地,在她看来,义乌生活用品的出口路径与“一带一路”战略是吻合的。

“一带一路概念明晰了之后,也许国家间的合作会深入,各种设施的建设和通关速度的加快对我们来说也是利好。”虞玲利觉得。

巴克莱银行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常健曾发表观点认为,未来几年内,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不仅有利于中国经济增速稳定在5%-7%的区间,同时也会对中国的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产生积极影响。

而对普通人来说,一带一路为义乌人带来的不仅仅是贸易的变革,更是城市面貌的焕然一新。据了解,在不久的将来,以国际商贸城等现有平台为依托的丝路新区将会在义乌东北部全新呈现。

根据义乌市规划,丝路新区位于城市东北部,规划面积40.8平方公里,将作为义乌完善国际化功能、建设全球小商品贸易中心的主承载区。

丝路新区会依托国际商贸城、金融商务区、国际文化中心等现有平台,围绕国际贸易升级版来培育数据信息、国际商务、国际会展、贸易金融、文化服务、跨境电商等等产业,实现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联动发展。

据记者了解,目前,丝路新区重点开发区块——金融商务区是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高端城市经济总部区域,总投资月700亿元。已有26幢大楼确定投资主体,协议引进投资200亿元,累计已投资94.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