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一年春茶时。
在磐安县尖山镇塘里村有机茶基地里,丛丛茶树嫩芽勃发,20余名采茶工正抓紧时间采摘品质最好的茶芽,赶制春茶。
在位于尖山镇同心街的浙中生态茶叶市场里,金华磐安县市场监管局尖山分局的工作人员正忙着检查疫情防控措施、开展茶叶质量抽检、加大商标宣传力度。
3月的浙江茶园已是一片郁郁葱葱。为了让消费者能喝上一口 “放心茶”,为了“一片富民叶”实现高质量发展,全省市场监管系统开始了一场全方位的护航。
主动服务
解春茶交易“燃眉之急”
和往年相比,今年浙中生态茶叶市场的开市时间提早了两个小时,而这个源于磐安县市场监管局的一个建议。
“以往茶叶市场的交易时间为傍晚六点到晚上九点,但我们发现六点前就有很多茶农和茶商在排队等候了,这样容易造成人员聚集,所以我们就建议市场方将开市时间提早到下午四点,在延长交易时间的同时采取分批分时段交易的举措,减少人员聚集。”磐安县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看到,在浙中生态茶叶市场,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商经过严格的测温亮码、查验核酸检测报告后,有序进入茶叶交易市场抢购新茶。
早在浙中生态茶叶市场复市之前,尖山分局就要求市场主办方全面落实测温验码、社交距离、佩戴口罩以及从业人员健康管理等防疫措施,规范做好公共设施的清洁消毒,保持良好通风换气,同时设置一处入口、一处出口,对进入市场的茶商茶农排查到位。
在位于丽水松阳的浙南茶叶市场,为进一步维护浙南茶叶市场交易秩序,松阳县市场监管局和茶叶市场工作人员,则通过为茶商、经营户等办理通行证,保障茶商茶农交易安全有序。
为让茶商、茶农办证更方便快捷,市场方简化了办证手续及流程。“在材料方面,不需要店铺方作为他们的担保人员,只需要他们提供身份证复印件和填写基本情况表就可以了。”松阳县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蓝琴燕说道。
武义县是中国有机茶之乡,全县茶园面积10.7万亩,茶农6万余人。而武义茶城是全县最大的茶叶产销对接平台。
在武义茶城,武义县市场监管局推行外地茶商登记制,要求外地茶商进场前需配合工作人员做好登记工作并办理“贵宾证”,凭此证件方可在市场内进行采购交易。
“有了市场监管部门的助力,我们没了后顾之忧,更有信心组织茶农们抢抓时节采摘春茶。”武义茶城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说,武义茶城开市当日交易额突破300万元,同比增长52%。
赋码服务
为茶品安全“雪中送炭”
在杭州龙坞茶镇茶叶有限公司,新上市的春茶已摆满包装间,准备装箱。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每包茶叶外包装上除了西湖龙井茶产地证明标识外,还多了一个“浙食链”二维码。手机扫描后,屏幕上就会清楚地显示出茶叶的生产日期、生产地点、保质期、生产批次等信息,食品追溯一栏还有生产单位身份信息、出厂检验记录、检测结论等信息。
一扫便能了解这么多信息,这得益于浙江省市场监管局上线的浙江省食品安全追溯闭环管理系统——“浙食链”。
西湖龙井是杭州的一个符号,保护西湖龙井产业需要创新措施。随着春茶季节的到来,杭州市西湖区市场监管局抓住市场需求,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将“浙食链”系统引入西湖龙井茶生产环节,用赋码扫码的形式展现“一片绿茶的一生”,西湖龙井从青叶采摘地到生产、包装,再到进入消费市场的全流程实现可追溯可查控。
“通过‘浙食链’系统,执法人员可以实时监督企业在原料采购、成品入库、出厂检验到产品销售环节是否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西湖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旦发现食品安全问题,能够和食品企业快速、精准地对问题食品进行定位并实施召回,实现生产源头全受控。“赋码就是贴标,贴标就是受控,所有产品在批批检测的基础上,只有合格的产品,才允许加贴‘浙食链’的二维码”。
而伴随着西湖龙井茶正式开采,杭州市市场监管局西湖风景区分局采取“线上+线下”监管模式,利用“食品安全监管云平台”和“浙食链”系统,加大智慧监管力度,不断消除食品安全隐患,优化生产流程。目前,景区在产茶叶生产企业已100%完成上链。
在杭州亚运来临之际,风景区分局将继续加大对茶叶生产企业的指导服务力度,以食品安全为核心,守护好景区茶叶生产企业规范、安全、健康发展,竭力让西湖龙井茶香飘四海,为世界奉上一杯“杭州好茶”。
在宁波余姚,为保证产品质量安全,余姚市场监管部门执法人员深入茶叶生产企业,对鲜叶进行农残抽检,检查企业“浙食链”和阳光工厂应用情况,对企业生产加工过程和质量安全管理情况进行实时在线监管,保障消费者喝上放心茶。
截至目前,共检查生产企业8家,茶鲜叶农残抽样4批次,被检企业生产环境卫生条件、“浙食链”系统应用情况良好,未发现违法行为,茶鲜叶农残抽样结果还待进一步公示。
武义县市场监管局也组织执法人员严格按照检查要求,重点检查茶叶生产企业的原辅料采储和验收环节,督促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严把原料关,确保产品质量。要求企业从源头狠抓茶叶种植过程中的农药使用问题,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同时,对市场内各批次品种茶叶开展茶叶质量抽检工作,确保市场茶叶品质。注重对茶叶生产企业的宣传教育,要求茶叶生产企业切实履行主体责任,严格组织生产、强化出厂检验,同时严查生产企业是否存在虚假宣传、冒用或伪造地理标志、使用不合格计量器具等违法行为。
推荐阅读
服务中心
- 0571-87068271
- 1144140527@qq.com
- 浙江省市场协会
1144140527 - 浙江市场协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