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市场新闻 > 市场动态 > 出海“数”作舟 逆水击中流——义乌推动数字贸易转型擎领高能级
出海“数”作舟 逆水击中流——义乌推动数字贸易转型擎领高能级开放强省建设纪实
2025-10-20 18:02:28   来源:环球网、Chinagoods

改革开放的“模范生”,再次走到聚光灯下。

10月14日上午,义乌全球数贸中心隆重开业。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浩出席开业仪式并宣布开业。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刘捷致辞。

这个总投资83亿元的项目,是浙江提升开放能级、做强数字贸易的重大标志性工程。刘捷说,义乌全球数贸中心开业,将成为全省数字贸易发展的又一“新引擎”。我们要以全球数贸中心为载体,更加有力推动数字技术赋能传统贸易,打好外贸“稳拓调优”组合拳,深化新一轮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促进全省高水平对外开放。希望义乌加快市场改革创新发展,更好推动“小商品”汇成“大市场”、形成“大产业”、促进“大开放”,为浙江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作出新贡献。

 

当天下午,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现场推进会在义乌召开。这场高规格会议的选址本身,就传递出省委对义乌在新时期开放格局中寄予的厚望。

会议指出,要发挥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义乌全球数贸中心等平台作用,打造数据互联、产业聚合、规则引领、全球辐射的现代化数字贸易港,在深化“四港”联动发展上取得新突破;持续深化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优化市场采购贸易便利化措施,迭代创新外贸新模式,深入推进中欧班列市场化运营,在实现“买全球、卖全球”上取得新突破。

一系列信号说明,一场牵动全国外贸形势的变革再次落子义乌。“全球数贸中心的启用,标志着我国商品交易市场正式迈入‘数智驱动、全域协同’的新时代。”中国市场学会副会长、商务部商品交易市场转型升级领导小组成员朱勇毅分析。

贸易要素重构:“浙江答题的开始”

义乌是浙江对外开放的一个“符号”。

《浙江日报》刊文指出,从2011年国务院批准义乌开展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再到如今全球数贸中心开业,作为改革开放的“常青树”,义乌的每一个创新突破都在为全国探路,在浙江开放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在全球贸易格局深刻重构的历史关口,逆全球化趋势、贸易摩擦、地缘政治冲突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重塑相伴而行,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如何让贸易更加普惠、更具韧性、更可持续,乃至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探索出一条新路?

义乌全球数贸中心的正式开业,正是浙江答题的开始。

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对外向度高达60%以上的义乌市场发起了新一轮的挑战。凭借此前积累的渠道根基和市场采购等方式创新,义乌虽然成功顶住压力、打下硬仗,不断创造外贸增量,但是也看到隐忧所在——在深度调整的新一轮周期中,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全面更新贸易要素的“细胞”,彻底重塑贸易体系的筋骨,而是躺在“等客上门”的传统路径和功劳簿上,那么随时就有被时代抛弃的风险。

危墙之下,唯有未雨绸缪,主动求变。义乌重抖擞、再出发,开始用数字技术铸造穿越周期的“方舟”。

 

早在2022年启动全球数贸中心建设之前,义乌就开始布局谋划国际贸易领域的数字转型。

2020年,由于订单碎片化等带来的“内外贸融合”新痛点,义乌迫切需要培育一套要素高度融合、履约全链路闭环的综合贸易服务生态,为中小微主体便利、高效参与国际贸易赋能增效。为此,义乌走上数字化贸易转型的新征程,创新构建“线上一平台+线下一张网”的数字贸易服务体系,打造“展贸+仓储+物流+金融”的贸易服务闭环,推动贸易服务生态重塑。

线上平台方面,义乌小商品城不仅链接1688、Egatee、亚马逊、Tiktok、小红书等全球17大电商平台,还建设自有数字贸易平台Chinagoods,以“全场景、数智化、全链路贸易履约生态圈”为核心战略,贯穿“展示交易”与“贸易履约”两大生态体系,其使命是让每一个商户都能用数字科技做国际贸易。

贸易履约方面,小商品城通过搭建服务中小微企业出海的数字化跨境供应链服务履约平台“智捷元港”,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航线、仓储、系统等多项支持。

数字支付方面,小商品城全资收购快捷通支付服务有限公司,获得支付牌照,建设“义支付 Yiwu Pay”平台,为广大商户解决跨境收结汇领域的核心痛点与瓶颈。

截至目前,Chinagoods平台注册采购商突破533万人;义支付跨境业务已支持26个币种全球收款,交易覆盖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智捷元港年度货物出运量突破12万标箱。

 

在数字贸易生态系统不断完善的同时,近年来,义乌举全市之力,推动数字技术以润物无声的方式,逐步渗入贸易体系的肌理,重构贸易要素的“细胞”。

10月15日举行的义乌小商品城“AI+市场数贸峰会”上,“万名商户AI技能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正式启动。未来3年,义乌将面向所有市场商户和数字贸易从业者,系统开展“AI+跨境电商”技能培训与能力认定,让市场商户们学会用AI做生意,助力义乌从“买卖全球”加速迈向“智贸全球”。

“作为新市场的灵魂,广大商户也要掌握运用好AI及数字技术,适应新时代,迎接新机遇。”义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国成在会上介绍,去年,该单位就已经展开“新商人”培育行动,并创新开发国际商贸AI应用、AI美工等系列专项职业能力考核项目,形成全链条、标准化技能提升体系,新增商贸领域技能人才3.3万人。

贸易要素的活力焕新,数字禀赋的均质提升,为义乌建设新一代市场、催动商业模式迭代提供了坚实底气。胸有成竹之下,新一轮改革在义乌开始提笔作答。

商业模式重构:以数字技术推动市场“代际更替”

如果说前五代市场完成了从“集市”到“商城”的跨越,第六代市场则以数字贸易为核心,打造引领全球贸易新风向的新一代市场综合体,宣告义乌开启从传统贸易向数字贸易生态跃升的6.0版本。

全球数贸中心面积达125万平方米。新市场启动新一轮“划行规市”,全新布局时尚美妆、婴童用品等八大热门行业。更重要的是,新市场创造性构建了“1+3+N”数贸生态:1个集数贸展示、数据交易、新品发布于一体的高能级数贸港,Chinagoods、智捷元港、义支付三大核心平台,搭配N项数字赋能场景,推动数字贸易服务更优、成本更低、效率更高。

开业当天,各路媒体都深刻感受到义乌发展逻辑和商业模式之变。

《人民日报》刊发的开业消息中,提到全球数贸中心的一个亮点:“拥有自主品牌或经营IP产品的商户占57%,创二代、三代等占比超52%。”

“为了给家里的毛绒玩具生意寻求新增长点,我从英国留学归来后就一直致力于打造自有IP。”义乌“创二代”、浙江蓓蕾布艺总经理骆添乐介绍,此前,家里的企业一直以传统的接单定制形式开展批量化生产,他则把目光投向需求多元的碎片化、“长尾化”年轻人市场,打造有故事、有温度的自有IP。

“这就需要设计创作大量的动漫形象、角色,乃至为他们打造完整的故事线和世界观。”骆添乐表示,对于仅有几名设计师的团队来说,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数字技术的助力,却让这个梦想逐步照进现实。

“AI+市场数贸峰会”上,骆添乐作为数字赋能转型的商户代表,向与会嘉宾展示了他依托AI技术打造的众多IP形象,引发现场如潮掌声。

义乌以数字技术驱动商业模式之变,早已迈出步伐。

2023年起,义乌市场就开始将AI率先深度融入生意。登上纽约时报广场大屏的“AI数字老板娘”们频频火出圈,商户用AI打破语言壁垒、重构贸易链路的实践,已成为社交媒体热议的“新经济现象”。

 

“义乌是国内贸易最活跃的地方,是非常典型的商品贸易集散地。”近年来,清华面壁智能商业化副总裁缪钧玮已经几十次踏足义乌,深入小商品市场调研,摸索AI和数字技术融入义乌贸易体系的路径。他表示,在商户的日常经营和交易行为中,有众多动作和环节是完全可以且更适合由AI技术来完成。

数字技术的无穷活力,为义乌小商品贸易商业模式的深度重构注入不竭动能。在义乌全球数贸中心,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数字贸易、跨境电商等新模式新业态蓬勃生长,构建起“直播+平台+跨境电商”三位一体融合发展模式。“过去采购商寻找商品和商位要耗费大量时间,效率较低。为了解决这个痛点,我们与各大科技公司合作研发应用,13项AI应用覆盖设计、生产、营销等六大领域,推动小商品贸易的智能化升级,让商家打破全球信息壁垒、助力品牌出海与营销差异化竞争,也大大提升了采购商的体验。”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大数据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健介绍。

辐射能级重构:高能级开放强省“施工图”起笔

在义乌召开的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现场推进会,提出五个“持续深化”的“稳拓调优”组合拳,为浙江开放强省建设提供了清晰的“施工图”。这体现浙江开放工作将秉持一直以来的系统性思维,不是简单追求外贸数据增长,而是通过稳产业链、稳企业来实现更可持续的开放发展。

这也呼应了会议选址义乌的深意。

去年底,义乌启动了新一轮国际贸易综合改革,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是重点之一。在这场涉及全省对外开放大势的会议上,义乌领到两项更为具体的新课题——打造数据互联、产业聚合、规则引领、全球辐射的现代化数字贸易港,在深化“四港”联动发展上取得新突破;优化市场采购贸易便利化措施,迭代创新外贸新模式,在实现“买全球、卖全球”上取得新突破。

以数字贸易的无形之港,联动海港、陆港、空港等有形之港,义乌如何破题?

2019年底,义乌市政府就印发《义乌“四港”联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率先全省开展相关探索。

一方面,以“义甬舟”、“义新欧”为主通道推动综合交通网络化,为“四港”设施互联互通打造强健“骨架”;

一方面,以义乌空港、高铁站、无水港为枢纽推动空铁海转运高效化,为多式联运提供畅通“筋络”;

一方面,以新型保税港区、eWTP为龙头推动综改试验区提级,为创新发展“四港”经济提供高能“躯干”;

一方面,以“义新欧”物流联盟、“四港”运营联盟为抓手推动服务专业化,为培育新型市场主体提供充足“养分”;

更重要的是,以义乌“四港”联动智慧信息服务体系为统领推动管理智慧化,为交通信息互换共享提供最强“大脑”。

 

多年来,义乌按照“依托大市场、建设大枢纽、构筑大通道、整合大数据、促进大融合”的路径,重点实施设施互通、港贸互联、信息互享3大工程16个示范项目,初步形成“海陆空、铁邮网、义新欧、义甬舟”多位一体的陆港枢纽体系,为全省“四港”联动提供先行示范。2024年1月,凭借筋强骨健的“四港”联动体系,义乌入选全省第一批“四港”联动示范市,义乌多式联运“一单制”示范项目入选第一批“四港”联动示范项目。

全球数贸中心的开业,让此前“四港”联动定义中的“信息港”再次升级,成为数据互联、产业聚合、规则引领、全球辐射的“现代化数字贸易港”,为“四港”联动注入了更丰盈的“魂魄”,也为优化市场采购贸易便利化措施,迭代创新外贸新模式,在实现“买全球、卖全球”方面取得新突破奠定了基础。

通过平台算法的自动匹配和AI翻译功能,足不出户就能从五洲四海招商获客;凭借AI带货数字人功能,输入广告描述就能同时生成各种语言的直播视频;通过完备的供应链体系,屏幕上点击下单就能实现“一件代发”,将商品以最快速度发往世界各个角落……

义乌的成功,从来都不是实体市场中庞杂商品的线下交易,而是国际市场间海量需求的频密对接。正是牢记这一成功密码,义乌才得以劈波斩浪,穿越重重危机,成为国际贸易的“常青树”。而今,凭借数字技术的转化,义乌正在将这一密码破译为打开高能级开放强省建设、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之门的“金钥匙”。

“数”为舟,击水中流。更高能级的开放,意味着以数智技术将“义乌经验”指数级倍增放大,最大程度解放市场的活力和流动性,突破地域、国界、语言以及贸易壁垒的制约,将浙江建设成数字化时代全国意义上的“大义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