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下午,平湖·中国服装城3楼的“打嗝小狗”档口内,采购商们正用手“阅读”着一件不像羽绒服的羽绒服。负责人官翊勋手持米色绗线外套向围观的客户介绍:“这是我们新出的‘排骨款’,绗线密集,绒不易下沉、分布均匀,而且更轻更薄,搭配大衣也不显臃肿。”她话音未落,已有顾客仔细翻看内衬、按压绒感,当场签下50余件订单。
“客户不再想要传统臃肿的羽绒服,我们要‘去羽绒服化’。”“准00后”主理人官翊勋点出今冬平湖的流量密码。她的档口以“韩系小众”风格独树一帜,轻薄面料与利落剪裁让羽绒服更像时尚外套。尽管风格小众,客户粘性却很高,“不少客户主动催要新款”。国庆后,档口日均下单量达2000件,客流吸引力强劲。
对于保暖性能,她补充:“关键在充绒量、蓬松度和绒子含量。我们通过溯源码和提供质检报告,让采购商买得放心,顾客穿得时髦,保暖不打折。”
这股“去羽绒服化”风潮正席卷整个市场。平湖·中国服装城运营总监陈杰坦言,融合冲锋衣与羽绒内胆的“三合一”款式异军突起,兼具功能性与日常穿搭场景,成为增长最快的品类。
随着全国气温持续走低,市场热度逐渐攀升。“10月以来,市场单日最高人流量已达9万人次,超过去年同期,目前2000家商铺开工率达100%。”他补充道,北方客户因降温快、需求旺率先采购,南方客户随着降温也逐步加大订单。陈杰预测,销售高峰将在10月底至11月全面到来。
在他看来,这股热潮不仅是天气助推,更是产品力迭代的体现。他表示,越来越多商家从“价格战”转向中高端市场,注重“品质与价格匹配”,避免利润空间萎缩。
市场的转型升级则离不开原创设计的支撑。同在3楼的“欧莎洛”负责人汪珍玉手持一件定制印花面料羽绒服介绍:“这款面料市面上独一份,我们只做原创。”她坦言,今年客户下单更谨慎,多为“小批量试单”,但爆款仍供不应求,排单周期长达7天。
“市场建立的原创保护机制为我们商户注入了底气。”汪珍玉今年共备案30余个原创款式。“所有原创款式在10月15日前已全部完成备案,如今我们更敢于投入开发,不必担心爆款被迅速模仿。”她认为,这套机制正推动商家从“卷价格”转向“拼设计、比品质”,带动产业良性升级。据悉,今年市场共备案原创款式1500余件,商户只需提交图纸、效果图或样衣图即可申请,保护期持续至12月底。
为迎接即将到来的销售高峰,市场也在主动造势。据了解,服装城计划于10月25日举办采购节,邀约俄罗斯采购商及国内抖音等头部电商参与,以活动集聚人气,为这个冬天的“去羽绒服化”革命再添一把火。
推荐阅读
服务中心
- 0571-87068271
- 1144140527@qq.com
- 浙江省市场协会
1144140527 - 浙江市场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