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临近,冷空气抢先“发货”,“吹热”了羽绒服市场。
在平湖·中国服装城,这几天已开启人从众模式,原创羽绒服现货采购季吸引了国内外采购商扎堆选货。大家发现,市场里不少羽绒服的吊牌上,多了一个二维码,打开手机扫一扫,羽绒种类、充绒量、钻绒值等信息一目了然,让看不见的“里子”变得透明,批量采购更放心。
平湖羽绒服“码”上亮“里子”,体现了当地产业发展的务实态度。作为全国最大的羽绒服装生产供应基地和全球羽绒服供应链中心,这几年平湖羽绒服爆款频出,人气走高,2024年出货量超3亿件,产值突破500亿元。但量的增长也带来了质的隐忧,个别商家在“里子”上以次充好、以假充真,影响消费者体验与产业健康发展。
“里子”经不起检验,再高级的面料也撑不起一件羽绒服的高品质。为此,平湖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联合7个省(市)17家单位,制定了《羽绒服装质量分级技术规范》团体标准,发布了浙江省首个《羽绒服产品质量分级白皮书》。
有了质量分级管理后,羽绒服的“里子”怎么样,不再由商家自说自话;而是按绒子含量、蓬松度、浊度等五个核心指标,划分为1A至5A五个等级,经过分级认定的产品,均在衣服吊牌上标出等级,并附有可查看详细信息的二维码。此举既填补了国家标准在精细分级方面的空白,也让消费者不再受困于看不见的“里子”,提升消费的满意度。“隐蔽工程”看得见,更为平湖羽绒服赢得了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平湖羽绒服亮“里子”提品质的做法,不禁让人联想到,在眼下这个“颜”字当头的时代,不少人千方百计拼“面子”,殊不知该拼的其实是“里子”。如果没有“里子”的真材实料,“面子”再华美,也是徒有其表,华而不实。就像一件羽绒服,只有时尚感的设计与科技感的面料,内里却败絮其中,总有一天会被消费者唾弃。
《荀子·非相》有言,“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强调一个人内在修养的重要性。看得见的“面子”是表象,看不见的“里子”才是本质。有里有面,表里如一,才经得起历史与时间的检验,焕发持久的生命力。
就拿基层工作来说,有的基层干部追求“表面功夫”,为了“面子光鲜”不惜投入重金“造景”“美颜”,对于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却搁在一边,或是草草应对。表面看干事创业风生水起、事业发展热火朝天;实则与民心民意民盼背道而驰。有的造景项目还难逃沦为“摆设”的下场,伤害群众感情。
再比如在城市建设上,人们都希望所择之城既有璀璨的外表,又有厚实的内里,生活从容又安心。但一些地方一味要“面子”,修大马路、建大广场、造高楼房,对背街里巷的环境少有关注,对老百姓反映的水发黄、路难行、车难停等小事并不上心。这样的城市虽然第一眼看起来很有高级感,但细细体验,会发现“里子”空空荡荡,缺乏该有的烟火气与幸福感。
由内而外的美,才是真正的美。有实感的“里子”,才能支撑起“面子”的鲜亮。正如今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的,“着力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要让城市像弹簧一样有张有弛,提升抗风险能力。前不久召开的浙江省委城市工作会议,也明确将“加快城市内涵式发展”,作为城市工作的主线,意味着城市建设不再追求规模、速度,而更在于品质、活力的提升,铸就有趣的“灵魂”。
一件羽绒服,都力求做到时尚外表与实在内里相统一,好看又好穿。那么在服务民生、城市建设等方面,我们更应厘清“面子”和“里子”的正确关系,摒弃表面功夫,向“里子”要“面子”;用“实”字不断填充“里子”、夯实“底子”。
可以说,敢于亮出“里子”,是一种积极求进的态度。把“里子”晾晒于阳光下,主动接受评价,倒逼内涵的提升,从而赢得真正强大的“面子”。这样的做法,不失为检验工作实不实、好不好的一个标准。
推荐阅读
服务中心
- 0571-87068271
- 1144140527@qq.com
- 浙江省市场协会
1144140527 - 浙江市场协会